【2025 尤拉盃】銅獎 / 國立宜蘭大學 / 國立中山大學 / 國立清華大學

【2025 尤拉盃】銅獎 / 國立宜蘭大學 / 國立中山大學 / 國立清華大學 發佈日期 2025-10-13


2025虎門科技第7屆尤拉盃CAE創意大賽

恭喜

第7組

學校:國立宜蘭大學
科系:電機工程學系
隊名:PEGE
組長:王鈞奕
組員:顏湘庭、廖家慧
指導教授:林宜鋒
題目:應用於無線充電之線圈耦合分析與預測技術
摘要:
目前許多國家都推廣電動交通載具,例如電動公車、電動機車以及電動汽車。大部分電動交通載具都是以導線提供電力進行充電,然而在部分條件下使用導線進行充電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以及不便性。因此,若能利用無線充電技術取代導線提供電力,則可解決上述問題,也提供電動車另一種供電選擇。在設計無線充電轉換器時,需先掌握耦合線圈特性,目前主要依賴Ansys Maxwell 電磁元件設備分析軟體,雖然模擬結果準確,但建模與運算耗時極高,一般會耗時一到兩個月,影響整體開發效率。因此,本研究針對無線充電面板進行分析與耦合係數預測,運用耦合係數概念、必歐-沙伐定律與幾何積分推導耦合係數數學公式,並Maxwell模擬及實驗數據比對驗證。最後設計一個無線充電電路設計流程,達成縮短無線充電設計時程之目的。
 
第 18組
學校:國立中山大學
科系: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
隊名:MPMDA
組長:謝琹如
組員:陳奕豪、丁柏睿
指導教授 : 施孟鎧
題目:先進扇出型封裝之再分布層界面強度量測與濕-熱耦合脫層損傷分析
摘要:
異質整合之扇出型封裝(Fan-Out, FO)為實現高 I/O 密度與產品微型化的重要技術。然而,其內部結構包含多種異質材料,且運作環境常處於高溫高濕等嚴苛條件下,界面脫層已成為影響其可靠度的主要挑戰之一。本研究採用雙懸臂樑(Double Cantilever Beam, DCB)試驗,實驗評估聚亞醯胺(Polyimide, PI)與銅(Cu)界面在濕熱條件下之界面接合強度與臨界應變能釋放率(GC)。同時建構一套結合濕氣擴散、熱載荷與機械應力的三維有限元素模型,並以翹曲量測結果驗證模擬準確性。進一步應用虛擬裂紋封閉技術(Virtual Crack Closure Technique, VCCT),分析濕熱耦合負載下關鍵界面之脫層行為。為探討結構參數對應變能釋放率(Strain Energy Release Rate, SERR)之影響,導入田口實驗設計法,系統分析 PI 厚度與封裝樹脂(EMC)材料類型等因子,並尋求優化設計組合。結果顯示,適度增加 PI 厚度並選用熱膨脹係數相容之 EMC 材料,可有效降低 SERR、抑制界面脫層,提升 FO 封裝於濕熱環境下之可靠度。
 
第30組
學校:國立清華大學
科系:工程科學系
隊名:Touch摸摸隊
組長:蔡振揚
指導教授:蘇育全、朱建勲 博士/工研院電光系統所
題目:高挺性觸覺回饋形變元件之模擬設計與製程驗證
摘要:
本團隊成功開發具高形變量、高挺性及高解析度的觸覺回饋形變元件,可提供多樣豐富的觸覺回饋體驗。該技術首先利用有限元素法(FEA)建立形變元件之結構模型,並藉由流固耦合模擬技術提供最佳化元件結構設計建議。最終,採用標準網版印刷製程,堆疊高彈性與高拉伸性薄膜材料,成功打造出具高形變量(≥1.0mm)、高挺性(≥0.3N)及高解析度(≥9Dots/cm²)的觸覺回饋形變元件。該元件未來將應用於軟性基材,實現穿戴式裝置等創新應用。此外,形變元件亦可結合觸覺渲染技術,進而提供多元的觸覺回饋體驗,實現高擬真觸覺體驗,開創更多創新應用可能。
 
 
 
本影片記錄於【虎門科技】2025 第33屆 CAE 技術大會暨應用科技博覽會現場,完整收錄本屆「虎門尤拉盃」頒獎典禮精彩片段。
 
🎥 內容包含:
●各組別得獎隊伍上台領獎時刻
●得獎者真情感言
●創意作品的發想分享與設計理念
 
 
 
 
 
 

 

返回列表
Facebook
Youtube
LinkedIn
Facebook
Youtube
LinkedIn
up to 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