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 |
![]() 三十五個參加的國家 | |
標語 | 新能源之路(The way to new energy) |
---|---|
成立時間 | 2007年10月24日 |
總部 | ![]() |
Director-General | Bernard Bigot |
網站 | www |
![]() | |
類型 | 托卡馬克 |
---|---|
大半徑 | 6.2 m |
電漿容量 | 840 m3 |
磁場 | 11.8 T (toroidal) 6 T (poloidal) |
加熱 | 50 MW |
位置 | 法國,普羅旺斯-阿爾卑斯-藍色海岸大區的卡達拉舍 |
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(英語: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,縮寫為英語:ITER)它是一個國際核融合研究和巨型工程,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磁約束電漿物理學實驗,這是目前正在建設世界上最大的實驗性托卡馬克核融合反應爐,鄰近於法國南部的卡達拉舍設施[1]。ITER工程的目標是從電漿物理實驗研究,到大規模電力生產的核融合發電廠的期待已久的轉變。「ITER」在拉丁文中意為「道路」,因此這個實驗的縮寫「ITER」也意味著和平利用核融合能源之路。
它建立在由TFTR、歐洲聯合環狀反應爐(JET)、JT-60和T-15等裝置所引導的研究之上,並將顯著的超越所有前者。此項目預期將持續30年:10年用於建設,20年用於運行,總花費大約100億歐元。
該項目是由七個成員實體資助和運行,歐盟、印度、日本、中國、俄羅斯、韓國和美國。歐盟作為ITER設施的主辦方,貢獻的費用有45%左右,其他六方各貢獻約9%[2][3][4]。2016年,ITER組織與澳大利亞國家核融合機構簽署了技術合作協議,使該國可獲得ITER的研究成果,以換取ITER機器選定部分的建設[5]。
ITER托卡馬克綜合設施的建設始於2013年[6],截至2015年6月,建築成本現在已超過140億美元[7]。預計該設施將於2021年完成建設階段,並將於同年開始啟動反應爐,並於2025年開始電漿實驗,2035年開始進行全氘 - 氚聚變實驗[8]。